引语:
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借口国共两党分裂,破坏合作,排斥打击而引发的一次恶劣政治事件,此事件发生于1926年3月20日,故又称三二零事件。作为联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重要纽带,中山舰事件一直备受关注。一些人认为中山舰事件是一个有组织的阴谋,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多派别间顺应时代频繁互动的一个偶然事件。所以,这次混乱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呢?以下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山舰事件的真相吧!
中山舰事件的真相被揭露了。
广州发生了一起中山舰事件,距今90周年。汪精卫在孙中山死后,成为国民政府主席,大力支持联俄容共政策。一九二八年十一月,西山会议召开,非常反对容共。在苏联顾问与蒋中正关系一度恶化的情况下,苏联顾问力图拉拢汪精卫来推翻蒋中正。在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时,蒋中正虽然掌握了实权,但不愿让国民党共产党化,仍然支持汪精卫反对西山会议。
关于这个事件有两个推测。有一种说法是蒋中正故意调集中山舰,又矢口否认,以此制造借口打击中国共产党。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与西山会议派关系密切的孙文主义学会成员欧阳格等人故意将蒋中正的指示假传给李之龙,使其两面分离。事件前后,国共三党、苏俄三党及蒋介石、汪精卫、西山会议派、孙文主义学会等各派势力交往频繁,各派势力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当时广州政局呈现出一片混乱景象。
就是在这个敏感时刻,中山舰偶然的调转,触动了蒋介石脆弱的神经,引起了激烈的反应,从而引起了震惊中外的一场事件。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日在广州发生的中山舰事件,一触即发。其中许多疑点至今仍未解决。
关于中山舰的三个秘密。
一、中山舰开往黄埔,不是李之龙说了算,而是同国民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党代表汪精卫、苏联顾问季山嘉,以及共产党没有关系。蒋介石和国民党中的一些人多年来所宣扬的所谓阴谋理论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第二,蒋介石没有直接给海军部或李之龙下达调舰命令。所以,所谓蒋介石下令而李之龙反诬告的矫令说也不能成立。
三、中途加码,矫制蒋介石命令的人是黄埔军校广州办事处主任欧阳钟。在中山舰事件中,欧阳钟是一个重要人物。作为孙文主义学会的骨干、海军军校副校长欧阳格的侄子,只有了解了他的身份,才能解开中山舰事件的谜团。
中山舰事件的整个过程,都是在欧阳格和王柏龄定计后,一方面唆使欧阳钟矫令,一方面又向蒋介石谎报,其结果便上演了震惊中外的三二零事件。
对中山舰事件的新解读
中山舰事件是由于误解而引起的,是蒋介石误以为自己会遭劫而采取的过激行动。影响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重大事件,首次提出了中山舰事件。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日,蒋介石悍然下令,攻占中山舰,逮捕当时海军局局长李之龙(系共产主义者,海军中将),并在广州部分地区实行戒严。
一般人都认为这是蒋介石对共产党的一次挑衅阴谋,但在阅读《细节》一书后发现,这不过是因中山舰临时调遣而引起的误解。敏感度高、疑虑多的蒋介石,误以为汪精卫和苏联顾问季山嘉是要劫持他上中山舰,送苏联去。但仅过了十多个小时,就在事变当天下午,当蒋意识到这完全是他自己的主观猜测时,他解除了戒严,下令归还所缴获的武器,并把这些武器交还给被软禁的党代表,恢复了正常。但是这次事变涉及国共苏联关系,性质严重,因而蒋有很大压力。
有人说,事变当天下午,何香凝直奔蒋介石那里,质问他派军队四处奔波,到底想干什么?责备他发疯了吗,还想投降帝国主义?蒋竟然像个小孩一样伏在书桌上哭泣。一九二六年六月二十八日,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总理纪念周训词》中又重申:「三月二十日之事,与共产党团体毫无关系」,这一点我可以理解。所以,我们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决定了要合作到底。史实与人的内在认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两次中山舰事件都经过。
1、1926年3月18日,黄埔军校交通科科长兼驻省办事处主任欧阳钟,向海军局代局长李之龙,中山军舰长传达指示,派遣中山、宝璧两舰出海,营救黄埔一艘遭匪徒袭击的外轮。战舰到达黄埔后,请示黄埔军校教育长邓演达。邓不知道回答。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九日下午,因苏联代表团要访问中山舰,李之龙电话通知蒋中正调回广州。蒋代表:我不需要你开车,你开车回来,我就开车回来,问我干嘛?根据共产党的说法,李之龙事先得到汪的指示,要把部分水兵调走,以防蒋再次夺回海军,同时蒋还听说李之龙打算绑架他到海参崴。
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日,蒋中正半路回到汕头,向广州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全城戒严,以防中共和苏联顾问季山嘉发动兵变。奉蒋中正之命,攻占中山舰,在家中逮捕李之龙,围攻苏联顾问和共产党机关,扣押第一军、黄埔军校的周恩来等中共党员,严查邓演达。中山号舰长改为欧阳格。蒋中正表示,这只是个人的问题,联俄容共政策没有动摇。西山会议派人给蒋中正发电报速战速决,平叛忠勇明敏,功在党国。但是蒋中正立即回电,表示只有革命是从,继续反对西山会议派。但它显然给第一次国共合作投下了阴影,为一年后的四一二事件埋下了伏笔。
二是1926年3月20日,开始执行反共政策的蒋介石,设计将中山舰调离广州,随后又以不服从命令而擅自移船为诬蔑,立即下令逮捕该舰司令李之龙,并展开一系列的清共行动。历史上称之为中山舰事件。中山舰可以说是中国最著名的战舰之一,浓缩了中国现代史的比喻。原称“永丰舰”,为清政府于1910年以68万银元订购给日本三菱船厂的钢木结构炮舰。舰长65.837米,宽8.8米,型深4.5米,配备8门主副炮,最大航速25公里,建造于1913年。
普通的中山舰在武备上却与许多历史事件有关。一九二二年,军阀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武装反叛,炮轰总统府,企图攻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深夜突围后,孙中山即登上永丰舰指挥叛军,历时55天,使这艘船成为他的机动总部。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孙中山最后一次登上永丰舰,转而到北京经商,翌年三月在京去世。1925年3月30日,孙中山逝世,广州国民政府将永丰舰改称中山舰,并在同年4月13日举行了改称典礼。第二年,中山舰因蒋介石所造中山舰事件,再次闻名于世。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晚,当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派亲信,以军校驻省办事处的名义,到中山军校舰长李之龙(代理海军局局长)家里,传达命令,奉校长之命,要海军局速派得力兵舰两艘前往黄埔。实际上,这是蒋介石精心设计的第一步,即造假令,将中山舰调出广州,为其罗织罪名埋下伏笔。
这次中山舰事件,蒋介石等人企图夺取在粤的海军力量(蒋介石彻底消灭了国民党第一军的共产主义者,完全掌握了第一军的军权,成为蒋介石的嫡系),并消灭了军队中的共产党力量。这一举动背离了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和帮助工农的三大政策,也标志着国民党右派分裂国共合作,企图夺取政权。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饱经风霜的中山舰,在长江武汉附近的江面上被日军击沉。五十九年后的1997年,这艘名舰被打捞上来。五月十五日,一代名舰中山号在武昌。
本文来源:https://www.bdhfzz.cn/107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189501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